<<  < 2013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当葱郁的大树为你撑开清凉的荫庇,当嫩绿的小草向你吐出清香的芬芳;当悠闲的小路让惬意伴随着你我舒畅的心情,当旷阔的大街把整洁带给了人们忙碌的生活,你可曾想过,这,代表了什么?
  当明亮的教室传递出朗朗悦耳的书声笑声;当温馨的校园散发出生机勃勃的青春气息,当这一句“老师您好”成为我们校内生活的必须,当食堂的清洁工人不必因为收拾过多的残羹剩饭而去拭擦她们脸上的汗珠,你可曾想过,这,代表着什么?
  是的,在短短的几年里,包头,这座草原上的钢城,正走向发展、走向和谐。我们,这座钢城的儿女,正在母亲的呵护下走向成熟,走向明天。这不是梦境,这不是幻想,这是你我的希冀,是创建文明城市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我们文明学校的理想环境。 这里,不再仅仅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将会是更多的人向往的理想家园。
        我心中的文明城市,它是一座礼貌之城。小朋友们像孔融那样尊敬长辈,年轻人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坐,过路的人都不会去打扰广场上小草的美梦;我心中的文明城市,它是一座洁净之城。这里没有垃圾,没有污水,清澈的河水围着城市唱歌;我心中的文明城市,它是一座快乐之城。学生在绿色网吧里汲取营养”,年轻人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老人们在音乐中翩翩起舞;我心中的文明城市,它是一座和谐之城。小朋友与鸟儿交朋友,城里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牵手嬉戏,老人住在乡村别墅里享受天伦之乐。
        春风是和谐的,她使坚冰融化,万物复苏,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季节;春雨是和谐的,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往今来,和谐思想绵绵不绝。从孔子提倡的“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断;从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为描绘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社会状态,从孙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泽东“环球同此凉热”的追求,悠悠中华几千年,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推崇团结互助的理念,和谐社会始终是人们最崇高的理想。
       我想,要真真正正的创建一个文明城市,恐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它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大家共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离垃圾桶较远的地方,走到垃圾桶旁边扔垃圾,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爱护环境;在作业繁多的时候,可以让别人辅导,但不能不做;当遇到急事的时候,不闯红灯或者逆行,是在为别人竖起榜样。
       我渴望在一个文明的城市里生活,我也知道,这需要我们大家共同来创造,从现在开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吧!让我们生活的天空更蓝,让我们的母亲河更清澈,让我们呼吸的空气更清新,让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大花园里,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溶为一体。歌声、笑声、读书声、鸟叫声、变成跳动的音符,在空中飞舞传递。
       啊,我心中的文明城市,如诗如画,是人们幸福的天堂。
东西坏掉了,可以修好,如果一个人的道德坏掉了,可能被修复吗?当你看到由自行车的碰撞引发的激烈的争吵,甚至是殴斗时,你是否会从心底里涌起某种近乎悲哀的感觉呢?当你听到那如同空气污染源一般从嘴中吐出的肮脏字眼时, 你是否会认为,这一切都是和这个时代不和谐的音符?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种资本。”良好的礼仪习惯的形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形象礼仪不仅涉及个人的自身形象,而且事关学校、社会乃至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学子的心;形象礼仪好比是一朵绽放的花朵,它能将我们的城市装扮得更加绚丽多姿。
  看!校园里的点点滴滴,都会以它们各自那纯洁的绿,朴实的绿,激情的绿来点缀这以绿为背景的校园画。仰望,是蓝蓝的一片天空;俯视,是青青的一片草地;这边,有我们一片挚热的爱;那边,更有我们一片眷顾的爱……
  • 标签:和谐与文明 
    发表评论:
    天涯博客欢迎您!